人力资源管理考试一级高级技师考前强化试题汇总:用第三眼看现代企业管理

2019-12-14 易比课 【 字体:

 

  “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地,我认为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。如果说你们没有宽广的胸怀,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。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变革,抵制变革,公司就会死亡。” 引用任正非则言

  “如果没有预见,没有预防,(到了冬天)就会冻死。那时,谁有棉衣,谁就活下来了!”这话讲起来很实在,即使是在MBA的课堂上,也不一定能听到。“如果想过的人太少,也许就快来临了。居安思危,不是危言耸听。”这就是华为人的高瞻远瞩。

  寻找“短板”,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以后,很多企业在迈步子。看起来是规模大了,新进的人也多,部门很齐全了,产值、销售、纳税等指标也是“涨声”一片。但是,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让人有所感触:该下的文件下了,什么“执行力”、“精细管理”、“领导力”也谈了很多,效果却不怎么地。比如说:

  (1)企业文化及制度:

  很多企业的企业报、企业内刊等载体是有了,但“宣传”的比较多,发自员工内心的文章则没有什么影子;比较有价值的批评、检讨比较缺乏,或者根本看不到,讲的几乎都是“形势喜人”、“继续看好”、“不断提高”;投稿的人,根本就没几个,这期没出就愁着下一期是不是“无米下锅”。

  在“企业目标”、“经营哲学”、“质量方针”、“工作精神”等方面的口号是不缺的,但常见的是“追求卓越”、“永无止境”、“客户至上”、“精益求精”,至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则是“以人为本”、“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”、“环境留人、事业留人、待遇留人、情感留人”,标语也都在墙面上刷了一把或者还印成小册子,却没有行动、行为支撑,喊得越多,越让人感觉是虚无飘渺的,感觉是“竹篮打水”,显然,这就谈不上企业文化的“落地开花”了。比如说某个企业的经营理念是“追求卓越,永无止境”,该企业做了十几年,直到现在的现状依旧是:人力资源部≈招工部,质量管理部≈质检小组,如此“追求卓越”,倒是很有讽刺意味。

  企业中存在的“隐性文化”常见的现象是:讲真话的人没有市场,讲空话的比较吃香;有问题,能推则推,实在推不过去就应付一下,拿点会议纪要忽悠一翻,也算是个“交代”;日常工作中,划“部门、科室”为界,各自为政,没有什么交流,更谈不上“深度汇谈”,想问题、办事情多数是基于明哲保身;出了问题,真的遇到挨骂的时候,就低着头,憋足劲,就算“忍气吞声”吧,反正熬过其时就万事大吉了。

  至于工作没有做好的真正原因、改进的可执行程序以及事后反馈、检查则荡然无存;要是遇到得罪人的事情,往往是睁只眼闭只眼;企业内部的小派系、小团体,自然是很有成长的空间;遇到事情才想到去弄个“……管理制度”、“关于……的通知”,或者“……制度(试行)”出来,感觉象是“救火”;至于制度本身或者规定之间,谈不上什么体系,更不用说协调,一年到头老在修一下、补一点,总让人感觉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”,真正需要的可执行程序、模块化或者制度的配套实施细则,则是千呼万唤不见踪影。

  (2)机构及人员:

  部门、机构的“牌子”多了,什么部、处、室、中心、办公室、委员会等任命文件的新增速度确实让人深刻感觉到了“发展速度”:部长、经理不过瘾,就当“处长”吧,就这样的“光杆司令”也不少见;新设临时性或正式的机构,一纸文件就解决了:—过年一来,要调整工资,就来个“薪酬与绩效管理委员会”;想起搞6S管理,“6S管理委员会”应运而生;今天来个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委员会”,明天来个“标准化管理委员会”,主任、副主任,委员会办公室主任,常务委员、委员,名单一大串,事情没人干。